读懂了这5首诗,你也就读懂了重阳节
2021-10-14 17:40:03 1573
10月14日,又是(shi)(shi)一年(nian)秋(qiu)风起,又是(shi)(shi)一年(nian)重(zhong)阳至(zhi)。
在《夜航船》里,张岱如此解释(shi)重阳(yang)节的命名(ming):
九为阳数,其日与月并应,故曰“重阳”。
古人认为九月初(chu)九是吉祥日,所以每逢这一天(tian),他们会(hui)登高祈(qi)福、秋游(you)赏菊、拜神祭祖、饮宴祈(qi)寿。
诗人墨客也会因时生情,以诗词咏之,把万千思绪,放在句读(du)之间。
这(zhei)里(li)有5首关于重阳的(de)诗词,若是读懂,也就读懂了中国的(de)重阳节(jie)。
《九月九日(ri)忆(yi)山东兄弟》
王维
独在异(yi)乡为异(yi)客,每(mei)逢(feng)佳节(jie)倍思(si)亲(qin)。
遥知兄弟登高(gao)处,遍插(cha)茱(zhu)萸(yu)少(shao)一人(ren)。
重阳节(jie)(jie)与除夕、清明节(jie)(jie)、中元节(jie)(jie)并(bing)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(jie)(jie)日。
因此,每逢重阳(yang),客居(ju)他乡的(de)游子容易生思(si)乡之情。
唐玄宗(zong)开元三年,王维为谋取功名,孑然一人奔赴长安。
在达(da)官贵人(ren)的宴会上,他(ta)看到异(yi)域(yu)风情的胡旋舞,心旌(jing)摇曳。
在(zai)恢弘(hong)壮阔的朱(zhu)雀街上,他看到满城华灯初上,目眩神迷。
可热(re)闹(nao)褪尽(jin),尽(jin)是孤独(du)。
举目(mu)四望,无(wu)友人(ren)可(ke)说风(feng)景(jing),无(wu)家人(ren)可(ke)诉衷肠。
重阳节这一天,王维的思乡之情更是(shi)止不住地酝酿发酵,不禁喟叹:
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(si)亲(qin)。”
就像漂泊在外的人(ren)们。
也许是年方二十几(ji)的(de)少年,孤(gu)身去(qu)闯荡,想出人头地,但屡(lv)屡(lv)碰壁;对未来满怀(huai)热忱,却常(chang)常(chang)在现实中感到无力,如一(yi)叶浮萍。
也许是四五十的中年,上有老(lao),下有小,家(jia)人留在(zai)老(lao)家(jia),自己(ji)在(zai)城市里早出(chu)晚(wan)归,节衣缩食,去挣一(yi)份(fen)希(xi)望,但无论(lun)寄居多久(jiu),与城市的繁华(hua)始终格格不入(ru)。
这时候(hou),万里之外的(de)(de)家,成(cheng)为(wei)了心头(tou)的(de)(de)一抹柔(rou)软,成(cheng)为(wei)了生活的(de)(de)最大慰(wei)藉。
倦鸟思巢,落叶归根。
年轻时,我们曾奋不(bu)顾(gu)身地(di)想逃离家乡;懂事后,却(que)千回百转地(di)想念着最初(chu)的地(di)方。
世事更迭(die),在岁月的摩挲下,一切印迹渐渐模糊,唯独家(jia)乡的轮廓愈发(fa)清晰。
《过(guo)故人庄》
孟浩然
故人具鸡黍(shu),邀我至田(tian)家。
绿树村边合,青(qing)山郭外斜。
开轩面场圃(pu),把酒话桑麻(ma)。
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
《荆楚岁时记》有云:“九月九日(ri),四民并籍(ji)野宴。”
自(zi)三国魏晋以(yi)来,重阳(yang)聚会饮酒已(yi)成风尚(shang)。
朋友(you)准备了丰盛的农家菜肴,孟浩(hao)然欣然前往(wang)。
他(ta)们望着(zhe)窗外环绕的绿(lv)林,横卧的山峦(luan),好(hao)不自在快(kuai)活(huo)。
他(ta)们偶尔行个酒令,碰一下杯,纵情痛(tong)饮。酒足饭饱之余,闲话(hua)桑麻等农(nong)事,聊得(de)不亦(yi)乐乎。
这些场景,在经年之(zhi)后再捞起时(shi),成为孟浩然(ran)心中萦绕不去的白月光(guang)。
彼此之间的情(qing)深意(yi)浓,生活(huo)里不(bu)经(jing)意(yi)的欢喜,都藏(zang)在相聚的日子里。
我们(men)随着年纪的增大(da),这样(yang)的感受变(bian)得(de)尤为(wei)深刻(ke):
跟一(yi)群朋友约好某(mou)月(yue)某(mou)日(ri)把酒言欢,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,有人要(yao)照顾孩子,有人要(yao)加班讨生计,见(jian)面(mian)的日(ri)子一(yi)再耽搁。
吆(yao)喝(he)着家(jia)庭成员都得到(dao)场,特(te)地准(zhun)备了色香味俱全的(de)家(jia)宴,等心(xin)心(xin)念念的(de)日子到(dao)来时,团圆桌上总有缺席的(de)人。
见面的(de)(de)次数,一(yi)年比一(yi)年少;共(gong)度(du)的(de)(de)时间,一(yi)次比一(yi)次短(duan)。
这(zhei)时候才(cai)明白(bai):至亲在侧(ce),好友常伴,就是人间一大(da)乐(le)事。
重阳的滋味(wei),人生的妙趣,都藏在这样的团圆里。
《浣溪沙·重九旧韵》
苏轼
白(bai)雪清词出坐间,爱君才(cai)器(qi)两俱全(quan)。
异乡风景(jing)却依然。
可恨相(xiang)逢能几日,不知重(zhong)会(hui)是(shi)何年。
茱萸仔细更重看。
相聚有多(duo)欢喜,离别就有多(duo)伤感(gan)。
1074年(nian)的(de)重阳前夕,苏轼与好友饮酒赏风景,游街佩茱萸,度过了几天(tian)快乐(le)时光。
可告别之际,苏轼心中怅然(ran),不知道两人何(he)时(shi)还能再相逢。
只能借茱萸这节(jie)令之物,许愿(yuan)还有再见之时。
苏轼一(yi)生与亲朋好友的(de)聚散皆无定数。
苏(su)轼与弟弟苏(su)辙感(gan)情甚笃,曾一起求学,可后来各自奔赴地方为(wei)官,因公(gong)务缠身,足足有七年未曾谋面。
苏轼与黄庭坚互为知(zhi)音(yin),一起赠答唱(chang)和,可随着相继被(bei)贬,相见无(wu)期,往后(hou)的日子,只(zhi)能偶尔用书信(xin)问候。
人生如逆旅(lv),我亦是行人。
如同苏轼(shi)一样,我们每个人(ren)的(de)一生,都是告别(bie)的(de)一生。
无论是生离(li)还是死别,许(xu)多故事到最后,都不声不响地仓促结尾。
没(mei)有长亭古道的折柳(liu)相送(song),没(mei)有劝(quan)君更尽一杯酒的珍(zhen)重,只是(shi)在(zai)一个和平(ping)时(shi)一样的清晨,一些人永远留在(zai)昨天(tian),留在(zai)记忆里。
张小(xiao)娴曾如(ru)此自(zi)问(wen)自(zi)答:“离(li)别之后,明日(ri)我们(men)还会相见(jian)吗(ma)?明日(ri),也许是天(tian)涯之遥。”
所(suo)有(you)的阔(kuo)别,都是如此猝不(bu)及防。
所有(you)的再(zai)见,都含有(you)不知何时(shi)再(zai)见的意味。
人这一生(sheng)扬鞭匆匆赶路,知交零落(luo)是(shi)人生(sheng)常态(tai)。
所以(yi),不如趁还能相见(jian)时(shi),该拥(yong)抱的(de)好(hao)好(hao)拥(yong)抱,该珍(zhen)惜的(de)好(hao)好(hao)珍(zhen)惜。
《醉花阴·薄雾(wu)浓(nong)云愁永昼》
李清照
薄(bo)雾浓云愁永昼,瑞脑(nao)销金兽(shou)。
佳节又(you)重阳,玉枕纱厨,半夜(ye)凉初透。
东篱把酒(jiu)黄昏(hun)后(hou),有暗香盈袖。
莫道(dao)不销魂,帘卷西风(feng),人比黄(huang)花瘦。
《东(dong)京(jing)梦华录》里,生动记载了北宋(song)时重阳节的盛(sheng)况:
“九月重阳,都下赏菊有数种……前一二日,各(ge)以粉面蒸糕遗送,上插(cha)剪彩小旗,掺飣果实,如(ru)石榴子(zi)、栗(li)子(zi)黄、银杏、松子(zi)肉之(zhi)类。”
他们有的(de)(de)三(san)三(san)两(liang)(liang)两(liang)(liang)围坐(zuo)吃花糕,有的(de)(de)结伴赏菊花和饮菊花酒,有的(de)(de)倾家(jia)踏青插(cha)茱(zhu)萸……
在这样重大日子里,古人们都会选择(ze)跟亲近之人共(gong)度(du)美(mei)好时光。
崇祯二年重阳节,赵明诚恰巧负笈远行,李清(qing)照独自(zi)在(zai)家。
她对(dui)镜(jing)点(dian)绛(jiang)唇,涂胭脂(zhi),却没有人欣(xin)赏,便(bian)觉得(de)索然无味。
她在(zai)一簇簇菊花(hua)中染得满身香(xiang),却没(mei)有人嬉(xi)戏(xi),便觉得太过(guo)冷(leng)冷(leng)清清。
想念的人若不在,佳(jia)节虽热闹,也失去了意义。
反而当(dang)回忆起日常(chang)中的点点滴滴,让(rang)李(li)清照感叹“真(zhen)想这样(yang)过一辈子(zi)啊(a)”。
她和赵明(ming)诚会一边在小炉子烹着茶,一边玩起(qi)猜书页的(de)游戏。
他们对买(mai)回来(lai)的(de)碑文(wen)、字画(hua),一起摩挲把玩,一起学习(xi)研究。
那些朝(chao)朝(chao)暮暮的平凡日子,自有千(qian)万种风(feng)情。
三毛曾(ceng)说过:“ 风(feng)淡云(yun)轻,细水(shui)长流何止君子之交,爱情不也是如此。”
读懂(dong)了重阳节,才读懂(dong)了陪伴的(de)可贵。
不管是偶尔的吵架拌(ban)嘴,还是锅(guo)碗(wan)瓢盆的琐细里,都有着相濡以沫的深情。
对世间(jian)平凡夫妻来(lai)说, 真正细微绵长(zhang)的幸福(fu)都在触手(shou)可(ke)及之处。
《九日齐山登高》
杜牧
江涵(han)秋(qiu)影雁(yan)初飞,与(yu)客携壶上翠微(wei)。
尘世(shi)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(cha)满头归。
但(dan)将酩(ming)酊酬佳节,不用登(deng)临恨(hen)落晖。
古往今来只如(ru)此(ci),牛(niu)山何必独沾(zhan)衣。
重阳是清气上扬(yang),浊气下沉的(de)时节(jie)。
于是(shi)(shi),民(min)间就有了登高畅享清气的(de)习俗,当登临峰顶远眺,入眼的(de)都是(shi)(shi)江(jiang)河辽阔(kuo),便感(gan)觉心旷(kuang)神怡(yi)。
唐会昌五年(nian)的重阳日(ri),杜牧登上(shang)齐山。
那时候,杜牧与朋友皆因(yin)怀才不遇(yu),心中充满怨怼。
但在齐山山顶上(shang),杜牧呼吸着清爽空气(qi),看到万(wan)里碧空,胸(xiong)中(zhong)的郁结之气(qi)突然(ran)间(jian)一扫(sao)而(er)光(guang)。
人生本(ben)就多忧,何必(bi)一直耿耿于怀;世事(shi)本(ben)就无常(chang),怎能要(yao)求(qiu)凡(fan)事(shi)都(dou)如愿。
加缪曾说过:“我(wo)并不期待人(ren)生(sheng)可以一(yi)直过得很顺利,但我(wo)希望(wang)碰到人(ren)生(sheng)难(nan)关的时候,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。”
红(hong)尘滚滚十丈(zhang),多的(de)是磨难,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(de)低(di)谷(gu)。
生活的(de)不(bu)能(neng)承受(shou)之重,让人几乎崩(beng)溃;工(gong)作(zuo)上付出(chu)许(xu)多努力(li),仍看不(bu)到希望。
但如木(mu)心(xin)所说(shuo)的:“所谓无底深渊(yuan),下去(qu)也是前程万(wan)里(li)。”
水到绝境是风景,人到绝境是重生。
一个人(ren)的(de)运势如(ru)这四季(ji)轮转(zhuan)一样,每个悲怆的(de)冬(dong)季(ji)之后,都是春(chun)暖花开。
一(yi)个人的(de)生活如一(yi)场(chang)重阳登高,只要心胸开阔,看到的(de)皆是风(feng)景。人到佳节,情最长(zhang)。
在(zai)古(gu)人五首(shou)诗词里(li),我(wo)们读懂了(le)山(shan)海隔(ge)不断的(de)思念,见证了(le)千里(li)重逢的(de)喜悦,也明(ming)白了(le)旷达的(de)处世之道。
诗句看似写的(de)重阳,实则说的(de)是人生(sheng)。
值此重阳佳节,愿你有(you)人想,有(you)人盼,愿你心怀阳光,所愿皆所得。